和天下小说

登陆 注册
翻页 夜间
首页 > 历史军事 > 我家花瓶通大明,崇祯皇帝你能行

   bqgy.cc“其二,我们可与林丹汗建立盟约。去年、今年,甚至往后几年,山陕干旱,赤地千里。灾民多达几百万。如果仅靠那一点赈灾粮,是救不过来的。如此,不如让灾民迁移。”

  “迁移?举家搬迁吗,那能搬到哪里去?”

  “出关!搬到大草原上去。一个是我们的农民善于耕种,可以垦辟荒野。第二个可以放马放羊,自力更生,为大明输送马匹。”

  崇祯琢磨了片刻。

  然后咔嚓咔嚓咬了两口苹果,说道:“朕明白先生的意思了。也就是说,和林丹汗建立盟约,让山陕的农民搬去草原,帮助其重建家园,从而躲避旱灾。这确实是一个一举两得的妙招!”

  “为了能说服灾民搬迁,朝廷可发布搬迁告示,但凡愿意搬迁的农户,每家每户发五十斤方便面和火腿肠供路上食用,同时发放过冬的棉衣。这些东西我可以帮忙准备,不过路途遥远,可能需要很长时间才能完成搬迁。”

  “不怕,只要有先生的支持,搬迁肯定能顺利进行。眼下是要尽快与林丹汗取得联系,这事朕让鸿胪寺派出使者前去商讨。”

  “好,下面说第三条。大明内部坚壁清野、加固城池不是长久之计,归根结底,还是要建立一支攻必克、战必胜的强大新军!拳头硬,武器强,这才是硬实力!”

  “先生说的对。只是建立新军,花费巨大,而且没个三年五年成不了气候。”

  “没错,所以要先提前准备。将才不缺,缺的是中层指挥官。还有三个月,下年的春闱就要到了。考试科目可以加入之前我所讲的术科和工科,选拔多能型人才。”

  “朕听从先生的建议,让范景文添加术、工两科,在各地组织选举考核。还有呢?”

  “还有就是要大力发展生产力。在这里,生产力有三个基本要素:分别是劳动者、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。”

  说着,朱飞将生产力的资料传送过去,然后继续讲解:“先讲第一个是劳动者:劳动者是具有劳动能力的人,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。

  举个例子,比如农户、佃户、工户、商户等,都属于劳动者。

  他们通过掌握生产经验和技能,将劳动资料与劳动对象结合,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。

  劳动者通过体力或脑力劳动创造价值,主导生产过程的发展方向。

  我们现在要做的,就是提高劳动者的知识水平,教会他们怎么去使用更加先进的设备(比如纺织机)或者更加先进的技术(番薯培育技术、老母猪护理技术等),从而提高生产效率。”

  崇祯似懂非懂。

  如同很多高中生一样,他也很讨厌上政治课,可既然是先生讲的,就得必须耐着性子认真听完。

  “先生,能不能详细讲解一下具体办法?”

  “具体办法,我也想过了。要想提高生产力,首先就要解放思想,解放双手。所以,以徐光启、宋应星、毕懋康、孙元化为骨干,建立工科院,培养农学、工学方面的人才。

  同时,由徐光启大力推广番薯、玉米、小麦、稻谷的种植技术。

  由宋应星推广各种机械的制造和使用方法。由毕懋康组织人员研究火器制作和使用。

  里面所涉及到工具图纸,我可以帮忙复印,并在全国进行传阅。”

  崇祯忍不住感叹:“先生之前所讲的,朕现在全明白了!看来先生是早有谋划。”

  “有些也不是我自己想出来的,我也是有同学和老师的人。好了,闲话少说,下面讲第二点——劳动资料:

  劳动资料包括生产工具(如机器设备)、技术手段等,是劳动者作用于劳动对象的媒介。

  例如机器设备和技术革新能显著提高生产效率,是生产力发展的物质基础。”

  “举个例子,比如用于灌溉农田的水车、脚踏纺车等等,都是能极大提高生产效率的工具。图纸早就转交给了宋应星,春耕前可以大量制造试试。”

  崇祯把这些事情,一一牢记,并由王承恩传达下去。

  “还请先生讲解第三点。”

  “第三点是劳动对象。劳动对象是指原材料、能源等自然资源或经过加工的物质资料。

  其数量、质量和种类直接影响生产规模和产品类型。

  随着科技进步,劳动对象的范围会不断扩展(如新材料的应用),从而推动生产力发展。”

  “举个例子,之前制作的水泥就是物质资料。还有前面学习的地理,各种煤矿、铁矿、石油的具体位置,早已在地图上做出标注。陛下可还记得?”

  “记得,朕已经派人去寻找了。只是懂图经地志的人太少,恐怕一时半会也找不准具体位置。”

  说到这里,朱飞忽然想起来一人:“对了,我想起一个人,这个人爱好游山玩水,或许能帮的上忙。”

  “这是资料。”

  崇祯拿过传送过来的资料,上面写着一个名字——徐霞客。

  下面是一份详细的介绍。

  “徐霞客,名弘祖,字振声,又字振之,号霞客。 南直隶江阴人。

  自幼好学,饱读诗书,对图经地志尤为衷情。

  十五岁时参加童子试,未能考上。

  父亲去世后,便在家中种田侍奉母亲。

  万历三十六年(1608年),二十一岁的徐霞客正式出游。

  因长时间跋涉,徐霞客患有严重的脚疾,无法走路,于是更为专心地编写《游记》《鸡足山志》,基本完成《徐霞客游记》的编撰。

  晚年身患重病,丽江太守用官车将其送回江阴老家。

  崇祯十四年(1641年)病逝,终年五十四岁。”

  看完简介,朱飞道:“徐霞客可以说是一位著名的地理学家、旅行家、探险家、文学家。这样的人才,应该得到重用才对。”

  “先生说的对。朕派人用马车把他接到京城里来住。”

  “天不早了,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。布置作业,背诵文言文《卖炭翁》。”

  “是,先生。”

  下了课,崇祯整理了一下学习笔记,温故了一下所学习的内容,这才离开书房去后宫睡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