bqgy.cc“下来吧,各位。”
薛苏群率先拉开副驾驶的门,走下去。
后座四人面露警惕,这老登不年不节的带他们这干嘛?
“今天不训练,今天玩好就行。”
走进院子里,是一家不大不小的宅子,正对院门的是栋小二楼,左右两边有两栋耳房。
右耳房走出来一个农村妇女,看见薛苏群激动的在围裙上擦擦手。
“薛老师,你来了。”
“给您添麻烦了,”薛苏群跟妇女握握手,转身跟几人介绍道“喊王姨就行。”
“王姨”*4
走进二楼小楼,正对房门的墙壁上供着一座观音,香炉上正放着三根已经燃烧到尾部的香。
右手边是个不大不小的客厅,一张能容下十个人吃饭的桌子,左手边是两张沙发围着一个茶几。
王姨招呼几人坐下后,表示午饭还得稍等一会,就退出房外。
“王姨吃素,你们要是在外面买了荤食不要带进来。”
说完薛苏群就躺在沙发上,又起身说道:
“楼上有房间,你们一人选一个住就行,王姨每天都会打扫。”
四人疑神疑鬼的往楼上走。
“陈哥,你说老薛这是唱哪出啊。”
“不知道啊。”
铁公鸡身上掉下真鸡毛,这事可真怪了。
“薛老师不会找咱天价住宿费吧。”赵林山开玩笑的说道。
“把咱卖到宛北的可能性大点。”
四人说笑着选好房间后,在房间没休整多久,楼下就传来薛苏群的叫喊声。
“下楼吃饭。”
正如薛苏群所说,桌上没有一道荤菜,清炒时蔬,醋溜白菜,炝土豆丝。
还有几道是王姨自己采的野菜,味道出奇的好。
这个味道怎么形容呢,就是......很新颖,让人眼前一亮。
微苦有点涩,这个高油高糖的时代,野菜这种以前狗都嫌弃的东西。
这个时代被一切餐厅打上绿色,纯天然料理,有助健康,减肥等标签就能卖出天价。
就像网络热梗,不管看见什么,只要量小配精致摆盘就直接卖给沪爷888。
王姨做了一大桌子菜,几盘野菜被几人搜刮干净。
相比那几盘绿悠悠秀色可餐的蔬菜,这墨绿色的野菜却菜味十足。
时值十一月,在时令的蔬菜除了白菜和萝卜基本都是大棚种植。
大棚种植的蔬菜虽长相好,叶也大,但总感觉少点东西。
“隔~,下午带你们去爬山啊,王姨这院子后面就有一座山。”
薛苏群打了个饱嗝,意犹未尽。
“啊~”
四名大学生的略显痛苦。
你要是让高中生去爬山,他能一口气爬到山顶,你让大学生爬山。
嘎巴就死那。
“年轻人就不要那么懒惰,带你们感受感受大自然,这可是你们大赛前一个月最后的一个周末,我已经跟屈院长打完招呼了,从月中开始你们不管是专业课还是必修课全部暂停,直到大赛结束暂停两周。”
“啊~不要啊!”
光听就已经累死了,以前还能在水课专业课上补觉。
四人被薛苏群硬拉着穿上外套,走出门外。
“王姨,背筐是在右耳房放着对吧。”
“你们要去采野菜啊,薛老师。”王姨收拾着碗筷,慈祥的探出脑袋。
“带年轻人长长见识,做厨师的可不能五谷不识。”
推开房门,右耳房是一个很干净利落的工具房,一些待编的竹篾扎成捆摆在角落,旁边是几个编好的背筐。
薛苏群拿起四个背筐,扔给他们一人一个。
“拿个铲子,一人拿一个出发。”
薛苏群指着工作台上的铲子。
“薛老师,你不背吗?”陈繁说道。
“拜托,你们怎么狠心让我一个老年人背的,懂不懂尊老啊。”
四个人在背后朝他的背影竖起中指。
爱幼呢!
薛苏群领着四人从后院菜圃的后门出去。
院子后面是一片小山区,山根底下是一些开垦的农田,此时都搭着大棚,看不清里面种着什么。
大棚之间还零零散散的鼓着几个土包,好几个上面早已杂草众生,也有几个被打扫的很干净。
“说说你们认识的野菜。”
薛苏群手里持着一根从树枝上掰的一根直直的树枝。
陈繁四个人跟在后面,面面相觑一时都说不上来。
刘爱丽倒是采过野菜,陈繁也说过但真的说不出来叫啥。
看都说不出来,薛苏群一点没有吃惊。
“玩个游戏,”薛苏群指着不远处的小山头“咱们现在到那应该需要不到一个小时,这一路上你们可把你们认为是野菜可食用的采到你们背筐,最后比比谁采的最多。”
十一月的北方,外面基本已是光秃秃的光景,但也有一个抗冻的植物在外面坚挺。
一路走上去,几个人也都采满半个箩筐。陈繁整整背了一箩筐,既然都不认识,那就都装上。
量变引起质变。
薛苏群一路也没闲着,采了一把野草和一些树枝握在手中,成花束的样子。
山顶有块小空地,四个人把自己一路采的“野菜”倒在地上,交给薛苏群从左到右依次辨别。
首先是陈繁的,薛苏群用手扒拉着,一边介绍道。
“野芥菜,野草,野葱,野草,野草,马兰头.....”薛苏群抬起头“小子玩不起啊,你怎么不把这座山都装你筐里。”
“您又没说有限制,您多给我几个筐我给您把整山都装里面。”
薛苏群从陈繁菜堆里翻出一根茎秆暗紫色,根茎倒圆锥形的“野菜”。
“你真是啥都不放过啊,毒斑芹少量误食四肢麻木,吃多了就跟世界说拜拜。”
四人吓的脖子一缩。
“觉得很吓人对不对?”
“那肯定啊薛老师,我还以为咱这边没有滇南那种毒物。”杨荼月说。
她可不想红伞伞白杆杆,吃完一起躺板板。
“就这玩意,以前闹饥荒时你都抢不到。”薛苏群把毒斑芹扔到一边。
“我希望你们记得,厨师如果过于追求高端食材来创作自己的作品,那当食材紧缺时厨师就显得一文不值,在食物演变的过程,最伟大的绝对不是手艺高超的厨师。
而是敢于品尝新事物的人,臭豆腐,臭鳜鱼这些其实都不是人们有意发明的,而是在食物紧缺的时代,人们珍惜食物舍不得扔才创造的经典。”
薛苏群一脸正经,不苟言笑。